管狀輸送帶的生產工藝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過程,以下是其主要生產工藝步驟:
一、原材料準備
1. 橡膠材料
- 選擇合適的橡膠種類,如天然橡膠、合成橡膠(如丁苯橡膠、順丁橡膠等)。天然橡膠具有良好的彈性和耐磨性,合成橡膠可以根據需要調整其性能,如提高耐老化性、耐油性等。
- 這些橡膠材料需要經過混煉,將橡膠與各種配合劑(如硫化劑、促進劑、防老劑、填充劑等)在密煉機或開煉機中進行混合。例如,加入炭黑作為填充劑,可以提高橡膠的強度和耐磨性;加入硫化劑可以使橡膠在后續(xù)的硫化過程中形成交聯結構,提高橡膠的物理性能。
2. 骨架材料
- 常用的骨架材料有聚酯帆布、鋼絲繩等。聚酯帆布具有較高的強度和較好的柔韌性,鋼絲繩則具有極高的強度。
- 在使用前,骨架材料需要進行預處理,如清洗、干燥等,以確保與橡膠的良好粘合。對于聚酯帆布,可能還需要進行浸漬處理,提高其與橡膠的粘合性能。
二、帶芯成型
1. 帆布帶芯
- 如果采用聚酯帆布作為骨架材料,將多層聚酯帆布按照設計要求進行鋪設。例如,對于承受較大拉力的管狀輸送帶,可能需要鋪設多層帆布,并且各層帆布的經緯方向需要按照一定的角度進行交錯鋪設,以提高帶芯的整體強度和穩(wěn)定性。
- 在鋪設過程中,需要使用專門的涂膠設備在帆布層之間涂抹粘合橡膠,確保各層帆布之間牢固粘合。
2. 鋼絲繩帶芯
- 當采用鋼絲繩作為骨架材料時,將多根鋼絲繩按照規(guī)定的間距平行排列。鋼絲繩的直徑、間距和排列方式都需要根據輸送帶的設計要求確定。
- 在鋼絲繩之間填充橡膠,并且在鋼絲繩表面涂覆粘合橡膠,使鋼絲繩與橡膠緊密結合。
三、覆蓋膠層貼合
1. 上覆蓋膠
- 將混煉好的覆蓋膠料通過擠出機或壓延機加工成一定厚度的膠片,然后貼合在帶芯的上表面。上覆蓋膠主要起到保護帶芯、耐磨、耐腐蝕等作用。例如,在輸送具有腐蝕性物料的管狀輸送帶中,上覆蓋膠需要具備良好的耐腐蝕性,可以通過選擇合適的橡膠配方來實現。
2. 下覆蓋膠
- 同樣地,下覆蓋膠也通過類似的方法加工并貼合在帶芯的下表面。下覆蓋膠需要有良好的與支撐部件(如托輥)的摩擦性能,以確保輸送帶的正常運行。
四、硫化成型
1. 硫化設備
- 采用硫化機對管狀輸送帶進行硫化。硫化機可以提供高溫和高壓的環(huán)境,使橡膠中的硫化劑發(fā)生反應,形成交聯結構。
- 對于管狀輸送帶,硫化機的模具需要設計成與管狀形狀相匹配的形狀。
2. 硫化過程
- 將成型后的管狀輸送帶半成品放入硫化機中,按照預定的硫化溫度(通常在140 - 160℃左右)、硫化壓力(根據輸送帶的結構和尺寸而定)和硫化時間(一般為幾十分鐘到數小時)進行硫化。硫化過程中,橡膠分子間形成交聯鍵,使輸送帶的物理性能(如強度、硬度、耐磨性等)得到顯著提高。
五、質量檢測與包裝
1. 質量檢測
- 外觀檢測:檢查輸送帶表面是否有氣泡、裂紋、劃傷等缺陷。
- 物理性能檢測:對輸送帶的拉伸強度、撕裂強度、耐磨性能等進行測試,確保其符合相關標準和設計要求。例如,按照國家標準GB/T 7984 - 2013《輸送帶 具有橡膠或塑料覆蓋層的普通用途織物芯輸送帶》等標準進行檢測。
2. 包裝
- 將檢測合格的管狀輸送帶進行包裝。通常采用纏繞膜或其他包裝材料進行包裹,以防止在運輸和儲存過程中受到損壞。